达道宝 下一代「爆款代糖」获批:不升糖,不动胰岛素,还能抗肥胖
最近有个新闻达道宝,食品圈和营养圈都很关注——阿洛酮糖正式在中国获批使用。

这些年,代糖负面不断,大家都渴望找到一种更健康的产品,被称为“代糖新宠”的阿洛酮糖,能不能满足大家的期待呢?
阿洛酮糖是什么「糖」?
阿洛酮糖(allulose)又被称作D-阿洛酮糖。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糖,甜度大约是蔗糖的70%。
因为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低,仅在小麦、无花果、猕猴桃、葡萄干等食物中微量存在,所以它被归为“稀有糖”。

▲ 阿洛酮糖的分子结构。图Edgar181
阿洛酮糖可以说是果糖的“异卵双胞胎”——它们的化学式完全一样(都是 C₆H₁₂O₆),只是原子排列方式有一点小小的不同:在第3个碳原子的位置上,阿洛酮糖的原子排列像是果糖的“镜面倒影”(差向异构体)。
目前市面上的阿洛酮糖主要是通过生物转化法生产的:先用转基因大肠杆菌把玉米淀粉转化为D-果糖,再利用差向异构酶对果糖结构进行“精准翻转”,就能大规模生产阿洛酮糖,效率远高于天然提取。

▲ 阿洛酮糖是一种稀有糖,在无花果等食物中微量存在。图Stefan Schweihofer from Pixabay
尽管阿洛酮糖长得跟果糖几乎一样,人体也能像吸收果糖一样从小肠吸收阿洛酮糖进入血液,但两者的代谢路径完全不同——
由于人类缺少代谢 D-阿洛酮糖的酶——换句说没有“工具”来把它分解,所以它不会被当作能量来利用,不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不会有升高血脂、尿酸水平的风险,不引起体内促炎作用。
吃下肚的阿洛酮糖,绝大部分(70%~80%)都会随尿液排出,剩下小部分进入大肠,被肠道里的微生物啃两口,但产生的能量微乎极微。

其实,严格来说阿洛酮糖不能算“代糖”——不像罗汉果甜苷、阿斯巴甜那样完全不同于天然糖;它本质上就是一种天然的糖。
之所以能被视为“代糖新宠”,就是因为它的热量和升糖效应都比“真糖”要小很多,也不会导致蛀牙。
不仅甜,还有「功能」
阿洛酮糖也被认为是一类“功能性甜味剂”——除了提供甜味,它有一些潜在的健康功能。
先说明一下,关于这些功能目前大多数研究都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在人类身上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 图jakob5200 from Pixabay
目前已被发现的潜在功能包括:
1.降低血糖反应(抗高血糖)
在小鼠和大鼠实验中发现,阿洛酮糖能够:
减少葡萄糖的吸收
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
一些人体研究也发现,阿洛酮糖可能对血糖调节产生有益影响。
一项包含20名健康年轻人的研究证明,同时摄入阿洛酮糖(5g和7.5g)和75g麦芽糊精,与单独吃麦芽糊精相比,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更低[6]。

▲ 同时摄入5g、7.5g阿洛酮糖,比单独摄入麦芽糊精时血糖(A)、胰岛素水平(B)显著降低。图源:才考资料[6]
另一项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的随机双盲研究,比较了在75g葡萄糖溶液中添加果糖和阿洛酮糖对餐后血糖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添加果糖对餐后血糖反应没有影响,而添加5g、10g阿洛酮糖都降低了餐后血糖反应,特别是添加10g时,餐后血糖反应的上升幅度明显降低[8]。

▲ 小剂量果糖(图A)和阿洛酮糖(B)对二型糖尿病患者OGTT试验后的血糖反应的影响。图源:参考资料[8]
2.控制体重和抗肥胖
部分动物实验显示,摄入阿洛酮糖可以:
促进GLP-1的释放(它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
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达道宝。
人体研究比较少,有一些研究提示阿洛酮糖可能有助于体重管理。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121名超重的健康志愿者被分成3组,连续 12 周、每天两次摄入4克或 7 克阿洛酮糖,对照组摄入三氯蔗糖。结果发现:服用阿洛酮糖的参与者体重和体脂都有所下降,高剂量组下降更明显[9]。

▲ 与安慰剂组相比,高剂量d -阿洛酮糖显著减少了皮下脂肪面积。
当然,这些结果目前还属于早期阶段,后续还需要更多长期、广泛的人群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3.抗炎和抗氧化
有研究指出,阿洛酮糖可以
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抑制多种促炎因子水平
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细胞水平或动物模型[13],尚处于早期阶段。
另外,动物实验还显示,阿洛酮糖可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能有助于预防脂肪肝[3,10]。
安全吗?有什么副作用?
就目前研究结果来看,阿洛酮糖似乎是安全的,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阿洛酮糖可用于食品中。

▲ 多个国家批准阿洛酮糖可用于食品中。图源:参考资料【5】
不过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食用过量的阿洛酮糖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15]。
从目前研究来看,较为安全的食用量是单次不超过每公斤体重0.4g,每天摄入总量不超过每公斤体重0.9g。按体重60kg换算的话,分别是24g和54g。

▲ 图Saranya7 from Pixabay
中国 也是建议阿洛酮糖的食用量≤20克/天。
另外,考虑到阿洛酮糖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所以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提醒上述人群不宜食用。

▲ 《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5年第4号)
适合做烘焙吗?
大家知道,大多数代糖不能发生美拉德反应,在烘焙中往往“干看着甜”,做出来的点心不论颜色,还是口感都差点意思。
而阿洛酮糖和其他代糖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本质上就是“糖”,结构也是真单糖。所以,它能像蔗糖那样参与褐变反应和焦糖化反应。换句话说,它在烘焙中:
可以上色、能焦糖化,蛋糕、饼干该有的金黄外皮它也能做出来;
能增加香气和风味
美国一公司专营低碳甜品的公司写过一篇文章,比较赤藓糖醇和阿洛酮糖的差别。他们发现,赤藓糖醇的成品容易有结晶,不会焦糖化,吃的时候会有一种冰凉感;而阿洛酮糖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

▲ 图 Gu Ko:
https://www.pexels.com/photo/31872297
不过,蔗糖和阿洛酮糖毕竟是两种糖,用来代替蔗糖时肯定需要对配方做一些调整。
一项研究比较了阿洛酮糖和蔗糖做的杯子蛋糕,发现使用阿洛酮糖时,烘焙过程中水分流失速度比较慢,要烤更长时间才能达到和蔗糖蛋糕相同的质地,表皮也更容易烤焦,质地更紧实,不如蔗糖的蓬松[18]。
可以看到,阿洛酮糖虽然能参与上色和风味反应,但不能完全复制蔗糖在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如果你是做蛋糕、戚风等高水分、高膨胀的烘焙产品,可能需要:
适当增加鸡蛋、牛奶等液体来调整结构
适当降低温度(建议不超过160℃),同时延长烘烤时间
考虑“组合替代”,部分替代蔗糖
饼干、磅蛋糕、布朗尼等含水量低、结构要求没那么高的糕点,可能更容易成功;另外,绿豆汤、奶茶等饮品,应该也是很适合的。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欢迎大家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小结一下
阿洛酮糖确实可以称得上一种“好糖”:
它既是真正的糖,又不像真糖那样会带来升糖、蛀牙、发胖的麻烦;反而还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健康益处。
它热量极低、不升血糖、不容易转化为脂肪;还能参与烘焙上色,既满足口感,又相对安心。
但我们别忘了,很多时候它只是一种“配料”,用它做出的甜食虽然比传统高糖食品“友好”一些,也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放开吃。
吃得健康,从来都不是靠某一种成分“翻盘”;而是看整体饮食习惯的改变。
参考资料
[1]Ahmed A, Khan TA, Dan Ramdath D, Kendall CWC, Sievenpiper JL. Rare sugars and their health effects in huma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arrative synthesis of the evidence from human trials. Nutr Rev. 2022 Jan 10;80(2):255-270. doi: 10.1093/nutrit/nuab012. PMID: 34339507; PMCID: PMC8754252.
[2]Daniel H, Hauner H, Hornef M, Clavel T. Allulose in human diet: the knowns and the unknown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2;128(2):172-178. doi:10.1017/S0007114521003172
[3]Cayabyab KB, Shin MJ, Heimuli MS, Kim IJ, D'Agostino DP, Johnson RJ, Koutnik AP, Bellissimo N, Diamond DM, Norwitz NG, Arroyo JA, Reynolds PR, Bikman BT. The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Effects of a 12-Week Allulose-Rich Diet. Nutrients. 2024 Jun 10;16(12):1821. doi: 10.3390/nu16121821. PMID: 38931176; PMCID: PMC11207032.
[4]徐小凤,韩江莉.D-阿洛酮糖对糖脂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 2024, 64(25):112-115.
[5]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黄建,孙媛霞,等.D-阿洛酮糖的科学共识[J].中国食品学报, 2025, 25(1):475-480.
[6]Iida, Tetsuo, et al. \"Acute D-psicose administration decreases the glycemic responses to an oral maltodextrin tolerance test in normal adults.\"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 54.6 (2008): 511-514
[7]Braunstein, Catherine R., et al. \"Effect of fructose and its epimers on postprandial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nutrition 39.11 (2020): 3308-3318.
[8]Noronha, Jarvis C., et al. \"The effect of small doses of fructose and allulose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type 2 diabete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acute feeding, equivalence trial.\"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10 (2018): 2361-2370.
[9]Han, Y, Kwon, EY, Yu, MK, et al. (2018)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evaluating the dose dependent effect of D-allulose for fat mass reduction in adult human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Nutrients 10, 160
[10]Nagata, Yasuo, et al. \"D-psicose, an epimer of D-fructose, favorably alters lipid metabolism in Sprague–Dawley ra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3.12 (2015): 3168-3176.
[11]Matsuo, T., Ishii, R., & Shirai, Y. (2012). The 90-day oral toxicity of d-psicose in male Wistar rats.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50(2), 158–161. https://doi.org/10.3164/jcbn.11-66
[12]Yagi, K., & Matsuo, T. (2009). The study on long-term toxicity of d-psicose in rats.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45(3), 271–277. https://doi.org/10.3164/jcbn.08-191
[13]Xia Y, Cheng Q, Mu W, Hu X, Sun Z, Qiu Y, Liu X, Wang Z. Research Advances of d-allulose: An Overview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Enzymatic Biotrans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Foods. 2021 Sep 15;10(9):2186. doi: 10.3390/foods10092186. PMID: 34574296; PMCID: PMC8467252.
[14]MATSUO T, TANAKA T, HASHIGUCHI M, et al. Effects of oral acute administration and subchronic feeding of several levels of D-psicose in rats[J]. J Nutr Sci Vitaminol,2002,48(6): 512-516
[15]HAN Y, CHOI B, KIM S, et al. Gastrointestinal tolerance of D-allulose in healthy and young adults. A n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Nutrients,2018,10(12):2010
[16]解读《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5年第4号)https://www.nhc.gov.cn/sps/c100087/202507/f7de435b03e049d3a5b3acd8f6eabd72.shtml(2025年7月9日)
[17]Owen, Matt. “Erythritol vs Allulose in Baking.” Sweet Logic, Sweet Logic, 13 June 2019, eatsweetlogic.com/blogs/news/erythritol-vs-allulose-in-baking.
[18]Bolger, Alexandra May, et al. \"Effect of D-allulose, in comparison to sucrose and D-fructose,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upcakes.\" Lwt 150 (2021): 111989.
[19]Kamal, Shahriar, et al. \"d-Allulose Ameliorates Fructose-Induced Skeletal Muscle Insulin Resistance via Regulation of Ectopic Lipid Accumulation Independent of Body Weight Changes.\" Nutrients 17.12 (2025): 2050.

编辑 | 山楂
设计 | 柚子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优配良品 深圳新增一海洋乐园!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