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来源配资 时隔10年,中央再开重磅会议!深圳都市圈想象空间更大了
7月14日至15日金来源配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时隔十年,中央再次召开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其释放的战略信号和未来城市工作的新机遇,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锚定城市发展新航向
作为中国城市发展最高级别的决策部署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历来具有里程碑意义。
回顾历史,1962年、1963年、1978年、2015年四度召开的全国性城市工作会议,均对当时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了关键指导作用。
特别是2015年的会议,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将城市工作提升至中央层面,提出“五个统筹”的基本思路。
而此次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会议,也是契合了重要的时代背景——正值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对此,会议明确提出了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新提法也标志着城市工作重心全面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金来源配资。
七大任务擘画未来
深圳都市圈想象空间更大了
那么,如何做好城市工作?
会议明确了方向,部署七项重点任务,涵盖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建设,并首次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将其置于任务之首。
值得关注的是,10年前的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城市群”的重要性。此次会议则加上了“都市圈”。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明确,要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意味着未来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仍是工作重点,区域协调发展将更进一步。

都市圈如何发展?根据《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深圳正持续优化“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
今年1月,《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要联动深圳、惠州共建深圳都市圈。
未来,无论都市圈还是城市群,都不再是个别城市的单兵突击,而要与周边地市形成联动金来源配资,实现“抱团发展”。
可以看到,深惠城际建设加速,深圳地铁14号线有望延伸连接惠州,深圳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年底即将通车的深圳13号线北延段对接东莞5号线,都市圈内的跨城铁路、地铁已不鲜见。
可以预见,在硬联通下,城市群内的跨市规划、产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将加速推进,大湾区内都市圈的建设将有更大想象空间。
创新城市深圳,迎来新机遇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此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中,关键词增加创新、美丽、文明。
其中,创新是较新的提法,“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位列六个目标中的首位,提出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
这与深圳的探索及实践高度契合。
《总体规划》明确,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前瞻布局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成“现代化人民城市”首要目标,也是深圳新的机遇。
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看来,超大城市需聚焦“全球创新策源地”,结合自身特点差异化建设创新型城市。
深圳的机遇在于,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布局前沿领域,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同时通过首发经济推动创新成果商业化,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市场应用”的闭环。

图为深圳“机器人谷”
此次会议既是动员令也是施工图,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更加明确、城市发展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这相比2015年会议提出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现代化”成为当下更鲜明的标识和更核心的目标。
主笔 / 张雪莹
排版 / 张雪莹
审校 / 靳阳懿
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华融配资 “宗馥莉有合法遗嘱”冲上热搜 网友纷纷站台娃哈哈长公主
- 下一篇:没有了